我国对酿酒葡萄的研究基础相对薄弱,人才缺乏,同时,产业的快速发展,使部分地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短时间内大幅度增长,种植技术及技术管理已经跟不上种植面积增长的速度。
例如,我国一直延用种植鲜食葡萄的方法来管理酿酒葡萄,忽视了两者间存在的诸多差异。此外,地区化研究滞后,品种结构单一;苗木质量较差,建园质量较低;管理水平落后,缺乏标准规范;应对灾害能力弱,灾后补救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成本较高等因素也制约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适应我国条件的酿酒葡萄机械辅助种植,从架型选择、修剪方式以及防寒越冬措施等,也已成为我国酿酒葡萄栽培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王祖明强调,在建设酿酒葡萄基地时,要充分考虑到后续的技术支持,尤其是政府部门在引进项目时,应正确引导企业在酿酒葡萄种植的技术上做好储备。
在这方面,国内很多产区已经制定出相关方案。蓬莱产区全部执行《蓬莱产区葡萄栽培管理规程》和《蓬莱酿酒葡萄种植技术标准》,从栽培模式、施肥浇水、农使用、采摘时间、产量控制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酿酒葡萄种植规范标准、无公害标准和绿色食品标准进行操作,从管理层次上保证酿酒葡萄的品质。
2010年末,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经与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葡萄品(优)系区域试验、示范基地,进行新品种选育及配套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发,并加大了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这一项目不仅使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长廊有了技术保障,也为其他产区提供了技术上的示范。
葡萄品种单一,产品缺乏个性
我国酿酒葡萄品种比较单一,红色品种中超过60%为赤霞珠,白色品种中超过70%为霞多丽,如此高度集中的单一品种,很难适应中国地域广阔、酿酒葡萄产区自然条件各不相同的生产局面。各地区或基地缺乏有自己特点的,或优势酿酒葡萄品种的种植,从而造成了产区、企业葡萄酒产品的品种单一,特点、个性不突出的局面。目前,我国葡萄酒市场上的产品以干红葡萄酒为主,干白葡萄酒产量比重仍然偏低,其它葡萄酒更是凤毛麟角;品种葡萄酒干红葡萄酒几乎全是赤霞珠,干白葡萄酒则有80%是霞多丽。
对此,王祖明建议,要筛选、种植本区域有特点、优势的酿酒葡萄品种,做好基础工作。例如,近年来,蓬莱产区为解决葡萄品种同质化问题,除优化本地主栽的赤霞珠、蛇龙珠、贵人香、霞多丽等品种外,还依托中粮阿海威苗木公司,积极选育出了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优质新品种。目前,泰纳特、泰姆比罗、马萨兰等一些特色品种正逐步得到推广。昌黎产区华夏长城等公司也曾多次与高校联合,引进新型酿酒葡萄苗木。在葡萄酒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时期,其个性化更显得尤为重要。
本土葡萄酒文化建设缺失
随着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和葡萄酒文化建设,已经不能适应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产区定位和产品推广中,不少产区和企业不知不觉地宣扬了欧美的葡萄酒理念,仅有的市场也是一个欧美化的市场,本土葡萄酒产品与品牌,可能成为中国消费者由传统酒精饮料转向进口葡萄酒消费的过渡。而且企业在产品推广中,企业概念性的东西偏多,缺乏对外来葡萄酒文化本土化的研究,不重视与消费者的沟通,没有真正构建适应本土消费者的推广体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