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知道,在江苏的酒桌上流传着一句话,叫:“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苏北小绵羊”。
尽管这话听上去戏谑的成分较多,但相关表述还是值得探究的。比如,为什么是苏北?再比如,为什么是小绵羊?
其实,如果仔细翻看江苏省的酒厂分布图就会发现,作为酿酒大省的江苏,其酒厂大多集中于苏北地区,主要在宿迁、连云港、淮安等地。而这些地方,独特的黄淮水系和风土环境又造就了酒体风格自成一派,特别擅长“绵柔”。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苏酒异军突起,成为浓香白酒里的“白月光”。
遗憾的是,近五年,随着消费进一步升级,主流“香型”进入蝶变期,酱香迎来野蛮生长,清香跑出加速度,尽管浓香的“半壁江山”依然还在,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就是,其市场占有率正在连年萎缩。
消费端受到冲击,生产端自然也会受波及,这一点在苏酒上体现得较为明显。
根据江苏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1-9月江苏省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显示,今年前9个月,江苏省白酒产量为137017.49千升,同比下降13.3%。值得关注的是,自进入2022年12月,该组数据一直在下跌。
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受益于高端化、多元化、数字化、绿色化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苏酒军团里的上市公司、区域名酒企业正穿越周期,取得高质量发展和业绩的逆风飞扬。
不过,相比黔酒、川酒,苏酒整体的业绩表现与之差距较大。此外,苏酒大本营市场的“篱笆”也不断面临着名酒下沉的挑战。
因此,如何在增长收敛、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让苏酒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让苏酒的发展更有韧性、更有活力,构建更新的发展格局?成为摆在苏酒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10月底,以“赋能苏酒促发展,提振信心向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苏酒高质量发展联盟年会召开。会上,一份《苏酒高质量发展联盟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发布,给出了方向和答案。
主要目标:三年实现销售收入822亿
按照《行动计划》,经三年努力至2025年,苏酒要做强优势、补齐短板;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保稳定取得实效;促进产业基础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有较大提升;产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产业发展更加规范。
具体来看,洋河股份、今世缘股份、汤沟两相和龙头企业经济总量规模分别向500亿元、150亿元和50亿元跨越,同时打造一批规模10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提升江苏省酿造(酒)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影响力。
体现到营收上,预计到2025年,江苏省酿酒工业规上企业累计将实现主营销售收入822亿元,比2022年增长30.94%,年均递增9%;实现利润总额289.48亿元,比2022年增长40.48%,年均递增12%。其中,主产业白酒主营销售收入将达到637.97亿元,比2022年增长40.49%,年均递增12%;实现利润总额279.52亿元,比2022年增长44.29%,年均增长13%。
行动计划:六步走,做大做强联盟经济
既然目标明确,如何拆分与执行?《行动计划》里明确了六大方面。
一是实施打造412优质产业梯度培育体系行动。做强4个标杆企业,做大10个骨干企业,培育20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形成江苏先进酿造(酒)产业集群,使之成为酒业强省建设的总抓手,持续巩固全省酿造(酒)产业优势,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优化产业发展工作机制。
二是实施打造白酒优势产区建设行动。争取用3年时间,把已具规模、取得积极进展的宿迁产区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级白酒优质核心产区。同时,积极争取省和地方政府支持,启动和加快淮安和连云港白酒产区建设,全面推动全产业集聚发展、长期稳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融合发展。
三是实施打造企业科技创新提升行动。每年实施不少于5项重大协同攻关项目,加快突破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产品。系统营造一流创新生态,面向市场需求,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每年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至少50项以上,在营造体制机制上新、工艺技术上新、品牌产品上新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贡献率。
四是实施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行动。力争通过三年努力,让江苏省酿酒工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出清率超过80%,规上重点企业老旧装备100%全面更新;同时,每年新建3-5个绿色园区、新增8-10个绿色工厂;此外,巩固浓香,扩大酱香、芝麻香型白酒生产酿造规模,打造东部地区特色酱香、芝麻香生产基地,多种口味和香型互补发展,形成多品牌、多品类、多香型、多梯次共同发展。
五是实施打造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行动。通过三年努力,推动江苏省酿造(酒)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显著壮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劳动生产率年均增幅高于增加值增幅;龙头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65%;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接近80%。
六是实施人才培育、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多渠道引进更多卓越的特级大师和大国工匠,特别是顶尖科技人才。打造产业、科研院所、企业三级自主联动人才培育体系,强化品酒师、酿酒师、酒体设计师等职业技能培训。构建更多更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力争在“十四五”最后三年期间完成2-3万人培训鉴定发证工作。
综合来看,苏酒想要变身“苏大强”,就要聚沙成塔,从内部寻找新质生产力和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再依托本地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巨大的增长潜力,发挥好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让苏酒迸发出澎湃的力量,骑在酒类消费新世界的背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