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于酒”,这从汉字“医”的繁体中可见一斑:“医”本作“醫”,“殳”指的是病,示按摩热敷、针刺以治病,“酉”本为酒器,与酒意通,表示酒是内服。“医学的‘醫’,繁体字的意思,就是当一个人有病,这边拿一个弓箭来射这个病,底下是一个酒坛子用料理来治病。”行医数十年的王凤岐教授近日接受了酒业君独家专访,对传统文化造诣颇深的他可谓爱酒之人,除了爱饮之外,王凤岐教授还爱钻研思考,一身习俗文礼、典故传说,待酒业君为你慢慢道来。
“酒”字三点水原来代表三滴血?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古今之论皆是如此。《说文》云:“医之性然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汉书 食货志》载:“酒,百之长”;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也有明确记载用酒制材以治病。资料显示,酒最早用作麻醉剂,华陀用的“麻沸教”,即用酒冲服,而在现代外科医学中,酒也占有重要地位,如碘酒、牙痛水、痒子水、虫咬水等,都离不开“酒”的作用。
“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王凤岐教授认为,不论饮食还是饮酒品茶,要跟文化联系起来,才是“趣味所在”。
“酒”字为“酉”旁加三点水,这“三点水”可是有讲究的,具体如何?听王教授道来:
传说在杜康造酒的时候,总是酿造不成功,后来有个人对杜康说,要想造出美酒,必须在一个时辰之内,往这酒中滴入3滴血,而且必须是3个不同的人的血。
于是杜康就端着所酿造的“酒”,去找可以滴入血的人。走着走着,他看到一个文人,于是拦下这人,说了酿酒之事,文人听后便刺破指尖给了杜康一滴血。杜康抱着坛子继续向前走,遇到了一个练武之人,又跟其说了酿酒之事,练武者听后也刺破手指,给了杜康一滴血。杜康谢过后继续前行,但走了好久也不见人烟。
一个时辰马上就要到了,第三滴血却不知何处去寻。正在这时,杜康看到远处树下睡着一个傻子,他便径直走过去,偷偷扎破了酣睡傻子的指尖,将第三滴血滴入了酿酒坛中。
一个时辰内集够了三滴血,杜康回来继续酿酒之事,待出酒之日,开坛一尝,这酒果然酿造成功了,清甜爽口,醉人心脾。
一滴成诗两滴孔武 三滴却憨傻
故事讲完了,这其中蕴含的哲理,不知各位是否明了呢?
饮酒贵在有度,如果只喝一点,便会像那位文人一般,吟诗作画风雅不俗,“李白斗酒诗百篇”,便是这个道理;多喝一点,便会如武人一般,心气燥热言行少状,“武松酒后打虎”便是此解;如果再多喝一点,就会像那傻子一样,痴呆无状,有害身体,可谓“愚人”。
“所以在喝酒的时候,大家都会劝诫‘少喝一点’”,王凤岐老师娓娓道来,喝一点增长智慧,喝两点增长力量,喝三点可就傻了,因此饮酒一定要“少喝一点,饮酒有度才能带来益处,适可而止才是饮酒之道。”
王凤岐: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国医泰斗秦伯未嫡传弟子。原国家中医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卫生部中医司教育处处长,世界针灸联合会司库、世界骨伤联合会总监。
王凤岐教授从事中医事业及临床50多年,曾负责组织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为国家领导人进行医疗保健,应邀在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南美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及讲学,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近几年来除了诊病外还在中央及多省级电视台做养生及传统民俗文化等科普讲座,并受聘于: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台湾中医师会会长顾问,香港中医师公会顾问,南美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中智医师联合会总监,马来西亚医学保健协会副会长等职,是大陆第一个去台湾访问的中医,在港台中医界享有极高的口碑。
王凤岐教授业内业外均醉心于传统文化的钻研思忖,希望能够从医从“酒”说开来,以点及面,取其精华传播发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