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国内葡萄酒市场很大一部分被进口葡萄酒占据,那来看一下进出口商会统计的数据。今年1至8月,我国葡萄酒进口量达到4.19万千升,同比下滑12.32%,进口额16.86亿美元,同比下滑16.32%。
从以上数据看出,葡萄酒在中国的产量、销量、销售额等情况不甚乐观,甚至有些严峻。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感觉葡萄酒销售状况良好,在年轻人群中的接受程度比白酒高呢?
个人的成长过程,往往会分为三个阶段:自己即自己、自己即世界、世界即世界。阅历不同,所接触所看到的事物便存在差异,圈层不同,视野也容易被限制。
另外,作为舶来品的葡萄酒,虽然已经进入中国已有百年,但是相较于土生土长的白酒的来说,总归是个新鲜事物,自然受到的关注更多一些。
据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酒精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中国的酒类消费中,烈性酒占酒精消费的69%,而即便以酒风彪悍闻名于世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其烈酒占酒精的总消耗分别为51%和48%,大大低于中国烈酒消费的占比。
国人爱喝白酒,这是历史的选择。
在古代,日常饮品即是茶和酒,所谓迎客以茶,送别以酒。当然那时的酒除白酒外,还包括黄酒、米酒等,但是在历史的不断选择中,黄酒、米酒等酒因受生活习惯、地域等种种因素的限制,逐渐淹没在历史洪流中,作为中国特有的产物,白酒也是在国人不断的抉择中沉淀下来。其古代有烧酒、烧刀子等名称,建国后才将“白酒”这一称谓统一确定下来。
国人爱喝白酒,这是传承的选择。
白酒,于国人而言,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随着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下来,流淌在国人的血液中的,已经与人生与社会交相辉映生生不息。喝白酒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仿佛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到达一个阶段应该去做的一件事。白酒,祖祖辈辈都在喝,逢年过节都在喝,红白喜事都在喝,可以说中国人的一辈子就离不开白酒。当年轻人变成熟时,总是要喝白酒的。不管你喝不喝酒,但从你出生到死亡,总有人因你而喝酒。
白酒不仅可以和各种美食所搭配,而且中国白酒的辐射面非常广,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学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都能看到白酒的身影。
国人爱喝白酒,这是中国特色的选择。
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赌博。这句古老的谚语道出了白酒饮用的真谛——典型的社交性消费。
白酒的饮用场景有很多,据某机构调查消费者消费白酒显示:社交场合应酬40%,助兴22%,习惯13%,消愁解闷5%,养生保健、御寒等20%。其中社交和助兴占比62%的部分很多是商务宴请,不管是酒水的销量,还是销售额,商务宴请是酒水消费占比最大的场景。这是中国特色的消费场景。
中国的社交方式演变过程中,饮酒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酒局对于增进沟通、提升凝聚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很好的催化作用。酒桌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最好的交际场所,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桌上的人在变,吃饭的地方在变,而酒却是永恒的主角。
在饭桌上,如果没有酒就像吃自助餐一般简单随意,聊天也只是浅尝辄止,心灵的门虽设常关,大都平平淡淡,有了酒的加入,气氛就变了,微醺的人们性情展现,白酒正是情感升温的催化剂,推杯换盏间交流感情,拉近自己与对方的距离,获得在情感上的接纳和认可,酒后容易释放更真实的自我,谈心议事,交友会客便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白酒度数高,醉后伤己又伤人,这是白酒被人诟病而转投葡萄酒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恰恰是白酒也是为何能占据大部分市场的重要因素。快节奏的生活下,凡事讲究效率,相较于葡萄酒、啤酒,白酒能最快的到达微醺的状态,可以较快的完成喝酒的目的。
“啤酒太淡,威士忌太柔,红酒太甜,黄酒太酸,唯有白酒,才能浇侠士块垒,发战士豪气,抒诗人才情,启美人心扉,一步到位,无须过程。”
白酒,不管好不好喝都得喝。况且,哪有什么好不好喝,只有会不会喝。有些事,长大就知道了。
虽然总有一些唱衰白酒的言论,诸如年轻人不喝白酒,白酒将要面临断崖式下跌等,但是毫不客气的说,只要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还在不断的传承不改变,白酒就不可能被超越,更别提被替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